九九重阳话非遗,健康生活你我他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在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到来之际,为弘扬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将赤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人们生活,普及非遗知识,宣传中华传统医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使传统医药类非遗保护成果惠及百姓,在当前常态化的疫情防控中让人们更重视中华传统医药的独特作用,10月18日上午,赤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红山区文化馆、赤峰市电视台“醉美赤峰”栏目在红山区文化馆金哈达小剧场共同举办以“九九重阳话非遗,健康生活你我他”为主题的非遗大讲堂活动。
参与活动的嘉宾有:赤峰市蒙医中医医院副院长马海棠;赤峰市非遗专家组成员毕世才;中蒙医诊疗法自治区级传承人刘怀军;朱氏阴阳平衡针灸疗法第三代传承人朱国军;蒙药扫日劳—7汤研制人员上官同强。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 ,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饮宴祈寿等习俗。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使这一传统佳节被赋予新的含义。2006年,重阳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活动现场,马海棠老师从中蒙医学角度对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进行讲解。毕世才老师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阐述每项传统医药的文化内涵。三位传承人围绕各自所代表的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借助视频、义诊、科普讲座等方式向广大的群众呈现中蒙医药的深厚底蕴,并提供专业的健康咨询,使民众亲身体验中蒙医特色疗法的神奇疗效。
马海棠老师的讲解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内容与群众健康生活息息相关。她详细介绍中蒙医药类非遗项目中蕴含的健康养生理念和在实际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并引导民众掌握科学的中蒙医健康养生知识和良好的生活方式。
赤峰市蒙医中医医院副院长马海棠
毕世才老师现场普及非遗知识,宣传非遗理念,解读每一种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的文化价值,使现场民众深刻认识到传统医药类非遗的博大精深。
非遗专家组成员毕世才
中蒙医诊疗法
赤峰市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蒙医诊疗法将中医和蒙医中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巧妙地进行融合,实现了中医、蒙医的优势互补、和谐共荣。中蒙医诊疗法自治区代表性传承人刘怀军一一介绍中蒙医诊疗法的主要特征和疗效,并现场义诊,受到群众一致的称赞。
中蒙医诊疗法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刘怀军
刘怀军为市民现场义诊
朱氏阴阳平衡针灸疗法
赤峰市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朱氏阴阳平衡针灸疗法历经三代,传承百年,针对各种疼痛和疑难症,手到针到,针到效到,具有重要的医学价值。朱氏针灸疗法第三代传承人朱国军为大家做详细的介绍,现场为一位老人进行义诊,使民众亲身体验到该针灸疗法的魅力。
朱氏针灸疗法传承人朱国军
朱氏针灸疗法传承人朱国军现场义诊
蒙药扫日劳—7汤
赤峰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药扫日劳—7汤具有清肺热、止咳、祛痰等特殊功效,是蒙医用于治疗肺热咳嗽、急(慢)性气管炎及肺气肿的经典验方。蒙药扫日劳—7汤制作研制人员上官同强细致地介绍这一传统蒙药的疗效和使用方法。
天奇制药研制人员上官同强做蒙药扫日劳—7汤的介绍
现场同时进行非遗与健康知识有奖问答活动,市民们踊跃参与,积极作答。通过互动环节,使市民们更加了解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中蒙医药项目,提升对非遗的认知度。
本次活动,以九九重阳佳节为契机,使中华传统医药走进百姓生活,增进民众对非遗的亲身体验,向市民普及宣传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方式,营造“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浓厚节日氛围,使之“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保护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来源:赤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