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非遗动态

守护非遗瑰宝,共筑知识产权保护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5-04-28

分享到:

  为深化非遗“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4月25日,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非遗保护中心)与内蒙古自治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开展协同保护工作签约座谈会,并举办非遗保护与知识产权相关法律知识专家讲座。旨在通过实践协作与研讨,探索非遗保护与知识产权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推动传统文化焕发时代生机。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刘晓峰、副院长牡丹、数字化部主任董小健、非遗保护部主任张敬涛一行赴自治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参加座谈会,并实地参观“一站式”知识产权业务受理大厅、成果展厅及调解室等功能区域,全面了解地理标志保护、专利预审、维权援助机制等领域的创新实践。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处处长阿茹娜、自治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主任卢娜、维权援助办负责人朱启明等参加座谈会,特别邀请华智数创(北京)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白艳参与交流研讨。

  双方围绕“非遗保护与知识产权协同创新”展开深度研讨,共谋实践路径。聚焦非遗品牌化建设,推动商标注册、地理标志申请等专项服务,助力非遗衍生品提升市场辨识度与溢价能力,实现“文化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围绕成立联合工作组,定期研判非遗知识产权保护趋势性问题,形成动态解决方案;结合自治区实践案例,提出将传统工艺、地域符号等非遗核心元素嵌入地理标志体系,打造“非遗+地标”特色保护模式;提出系统性梳理非遗与地理标志资源,推动“非遗技艺+农产品”“非遗体验+文旅”等融合实践,将非遗融入包装设计、工坊主题活动,以知识产权护航文化附加值提升。通过跨部门联动与行业专家交流,探索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系统性解决方案,为非遗资源注入法律保障与时代活力。

图片1_副本.png

  座谈会上,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刘晓峰与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主任卢娜作为双方代表,正式签署《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备忘录》。此次签约标志着双方将以非遗知识产权保护为核心,围绕“法律护航、资源整合、创新驱动”三大方向展开深度协作,为内蒙古非遗传承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下一步工作中,双方将结合各自职能职责,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协同保护领域通力合作,探索“法律赋能+文化活化”的实践路径,打造非遗知识产权保护的“内蒙古样板”,为全国非遗保护体系完善贡献经验与智慧。

  双方共同邀请到清华大学-东京工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内蒙古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吉日嘎拉博士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知识产权保护专题讲座,聚焦非遗“两创”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难题,结合案例解析法律路径与创新策略,为非遗传承人、企业及研究者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全区非遗保护机构工作人员、非遗传承人、相关企业代表等共计120余人参加培训。

微信图片_20250427175001_副本.png

2微信图片_20250427175158_副本.jpg

" type="hidden"/>

  为深化非遗“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4月25日,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非遗保护中心)与内蒙古自治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开展协同保护工作签约座谈会,并举办非遗保护与知识产权相关法律知识专家讲座。旨在通过实践协作与研讨,探索非遗保护与知识产权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推动传统文化焕发时代生机。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刘晓峰、副院长牡丹、数字化部主任董小健、非遗保护部主任张敬涛一行赴自治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参加座谈会,并实地参观“一站式”知识产权业务受理大厅、成果展厅及调解室等功能区域,全面了解地理标志保护、专利预审、维权援助机制等领域的创新实践。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处处长阿茹娜、自治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主任卢娜、维权援助办负责人朱启明等参加座谈会,特别邀请华智数创(北京)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白艳参与交流研讨。

  双方围绕“非遗保护与知识产权协同创新”展开深度研讨,共谋实践路径。聚焦非遗品牌化建设,推动商标注册、地理标志申请等专项服务,助力非遗衍生品提升市场辨识度与溢价能力,实现“文化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围绕成立联合工作组,定期研判非遗知识产权保护趋势性问题,形成动态解决方案;结合自治区实践案例,提出将传统工艺、地域符号等非遗核心元素嵌入地理标志体系,打造“非遗+地标”特色保护模式;提出系统性梳理非遗与地理标志资源,推动“非遗技艺+农产品”“非遗体验+文旅”等融合实践,将非遗融入包装设计、工坊主题活动,以知识产权护航文化附加值提升。通过跨部门联动与行业专家交流,探索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系统性解决方案,为非遗资源注入法律保障与时代活力。

图片1_副本.png

  座谈会上,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刘晓峰与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主任卢娜作为双方代表,正式签署《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备忘录》。此次签约标志着双方将以非遗知识产权保护为核心,围绕“法律护航、资源整合、创新驱动”三大方向展开深度协作,为内蒙古非遗传承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下一步工作中,双方将结合各自职能职责,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协同保护领域通力合作,探索“法律赋能+文化活化”的实践路径,打造非遗知识产权保护的“内蒙古样板”,为全国非遗保护体系完善贡献经验与智慧。

  双方共同邀请到清华大学-东京工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内蒙古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吉日嘎拉博士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知识产权保护专题讲座,聚焦非遗“两创”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难题,结合案例解析法律路径与创新策略,为非遗传承人、企业及研究者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全区非遗保护机构工作人员、非遗传承人、相关企业代表等共计120余人参加培训。

微信图片_20250427175001_副本.png

2微信图片_20250427175158_副本.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