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剪出北疆红城新诗篇——乌兰浩特市文化馆举办非遗传承剪纸技艺培训班
当料峭春风掠过洮儿河畔,乌兰浩特市文化馆二楼的展厅内“北疆文化 匠心独运”非遗传承纸韵流芳剪纸展上,百余幅作品如繁花绽放,剪影间流淌着北疆大地的草木情长。而在这艺术春潮中,3月21日至27日,一场为期七天的“春·传承季”——非遗传承剪纸技艺培训班将传承的火种递向更多温热的手掌。
走进位于展厅的培训班现场,仿佛踏入了一个充满创意与灵感的剪纸艺术世界。在这里,学员们齐聚一堂,她们怀揣着对剪纸艺术的热爱,共同开启了一段传承非遗技艺的奇妙旅程。自培训班开班以来,最初只有九位学员,随着活动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被剪纸艺术的魅力所吸引,陆续加入学习队伍,最终人数达到了二十三位。
担任此次培训的老师是乌兰浩特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张庆芝。她宛如一位剪纸艺术的魔法师,用精湛的技艺和耐心的教导,引领着学员们在剪纸的世界里探索前行。在张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学员们不仅扎实了基本剪纸艺术技能,更在短短七天时间里,共同完成了一幅意义非凡的1.5米乘1米的“乌兰浩特”艺术字作品。
这幅剪纸作品中,“乌兰浩特”四字被赋予了独特的艺术内涵。第一字“乌”由“牡丹花”组成,一只小鸟俏立花间,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第二字“兰”以荷花为形,一只蜻蜓轻盈停歇,勾勒出夏日的宁静与美好;第三字“浩”融入菊花元素,一只蝴蝶翩翩起舞,展现出秋天的丰收与喜悦;第四字“特”用梅花点缀,一只喜鹊枝头报喜,寓意着冬日的祥瑞与温暖。“乌兰浩特”四个字,巧妙地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融入其中,仿佛一幅流动的四季画卷,在剪纸艺术的舞台上徐徐展开。
这不仅是一幅剪纸作品,更是学员们对乌兰浩特这座城市热爱的表达,是对非遗剪纸技艺传承的坚定承诺。在创作过程中,学员们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每一次剪刀的起落,每一次纸张的翻转,都凝聚着她们的心血与汗水。她们用双手赋予了纸张新的生命,让剪纸艺术在乌兰浩特这片土地上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来源:乌兰浩特市文化旅游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