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非遗对话北魏文明 盛乐博物馆上演文物剪纸体验盛宴
当千年非遗剪纸与北魏历史文物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文化火花?3月16日,在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土城子考古遗址公园盛乐博物馆内,一场别开生面的“文物剪纸特色体验活动”拉开帷幕。活动特邀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剪纸(和林格尔剪纸)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段建珺领衔指导,三十余名青少年通过“沉浸式观展+文物剪纸创作+艺术经典品鉴”三重体验,在剪刀与红纸的舞动中触摸北魏文明与草原文化的基因密码。
活动伊始,段建珺化身文化向导,带领学生们穿行于盛乐博物馆展厅。角抵瓦当的生动谐趣、彩绘陶盖壶的灵动线条、文武官俑的异域风情,在段建珺充满诗意的解读中焕发新生。“这些文物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剪纸创作的灵感源泉。”他特别指出北魏莲花纹瓦当与剪纸阴刻技法的共通性,引发孩子们对传统艺术跨时空对话的思考。
创作环节中,段建珺将“冒铰”绝技化繁为简。在他的指导下,剪刀在红纸上游走,每位同学都设计着自己的剪纸作品。来自和林格尔县第二小学的杨景轩兴奋地展示作品:“我剪的陶罐上融合了荷花的样子,它象征着文化的生命力!”段建珺赞许道:“真正的传承不是复制纹样,而是让古老符号在新时代的童心里重新生长。”
活动中,段建珺在博物馆图书室展开其代表作百米剪纸《北疆春晖》局部长卷。长达三米二的剪纸作品上,骏马灵动传神,鬃毛飞扬间暗合阴山岩画的原始张力,引得孩子们连声惊叹。“和林格尔剪纸独特之处就在于在剪纸中融入了草原文化,看似拙朴的健马形象,却是化繁为简,直达本意。”段建珺轻抚作品讲解,透过剪纸的镂空光影,东汉墓壁画中生动写实的线条与当代剪纸艺术完成跨千年共鸣。
本次将考古文物与非遗技艺深度融合的青少年教育活动,是践行“让文物活起来”的创新实践,开创了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新模式。
和林格尔剪纸作为农耕文明与草原文化交融的活态见证,其“以剪为笔、以纸为帛”的艺术语言,既延续着阴山岩画的原始美学基因,又承载着多民族交融的历史记忆。段建珺四十余年坚守“剪刀上的文化长征”,让这朵“草原之花”绽放于世界舞台,更通过无数次校园传承,将文化根脉深植于新生代心田。正如他在活动中所言:“剪纸不是简单的手工艺品,它体现的是文化,是和林格尔几千年历史文化的传承。”
来源:和林格尔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