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冬日里的非遗文化大集热气腾腾
12月18日上午,一场别开生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展示展演活动在西乌珠穆沁旗多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包开展。
展示包里,各地闻讯赶来的一大批非遗发烧友兴致勃勃地观赏着蒙古包、马头琴、奶食品、木雕艺术、乌珠穆沁民族服饰制作技艺的实物展品,认真地听着制作人的详细讲解,聆听着马头琴伴奏的乌珠穆沁长调,品尝着传统手工制作的奶食品、奶酒和特色蒙餐美食,共同体验了一场非遗大集的盛宴。
多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包是由西乌旗盟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包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苏雅拉图精心创建的非遗集中展示场馆。展示包的正式对外开放,弥补了西乌旗旅游景区非遗观摩和深度体验不足的短板,也为四季旅游增添了内容丰富且特色鲜明的文化元素,融合了创新创造、集约发展的新动能。
西乌旗盟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包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蒙古包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苏雅拉图:“我们多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包是利用一年多的时间去打造的,今天邀请旗内各级非遗传承人参加展示包揭牌仪式,同时,让部分非遗传承人和民族手工艺品制作人来展示各自的产品。展示包的建成开放,为大众近距离了解非遗文化提供了平台,给非遗传承人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通过这个平台来展示传承非遗文化,展现非遗的魅力。我相信,有大家的积极参与,那些祖辈们充满智慧的艺术创造将重放异彩,点缀我们美丽的人生,为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作为西乌旗民族传统用品特别是蒙古包营造技艺的盟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苏雅拉图带着他的多艺民族传统用品生产企业,多年来始终致力于传承优秀民族传统手工艺,并伴随着西乌旗乃至锡林郭勒盟草原文化旅游产业的兴起、繁荣不断发展壮大。当草原旅游热已经从初级阶段的观光游升级到体验游阶段,创建非遗工坊和非遗集中展示场馆刚好弥补了非遗进景区的不足,又高效便捷地满足了热衷深度文化体验游的人们打卡领略、感知非遗文化魅力的需求。
西乌旗盟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包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蒙古包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苏雅拉图:“非遗传承人称号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和使命,给大家创造平台是我的义务和责任。目前,正是冬季旅游火热季节,我将利用好这个展示包,广泛开展非遗展示展演、互动交流、参观体验等活动,把非遗文化展示给广大观众,让观众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让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不断地传承发扬。”
应邀参展的旗内各级68名非遗传承人都被苏雅拉图的无私奉献精神所感动,纷纷表示要向苏雅拉图学习,身体力行践行“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道路上,充分发挥传承人的作用,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讲好每一个非遗项目背后所承载的西乌旗各族人民艰苦创业、团结奋斗、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生动故事,讲好非遗传承人在党和国家的政策支持下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热情投身非遗传承工作的感人故事,让西乌旗草原上培育成长起来的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得更广、更远!
乌珠穆沁刺绣传承人、巴音娜布其乌珠穆沁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花拉:“作为非遗传承人,最希望有个平台展示自己的作品,今天多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包的揭牌,使我们好多非遗传承人有了展示交流、互学互鉴的平台了。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可以更好的展示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更好的发挥非遗传承人‘传帮带’作用,不断培育、壮大非遗传承人才队伍。”
据了解,西乌旗将继续充分把握自治区着力培育和打造北疆文化品牌的有利时机,加强对文化产业市场主体的关心支持和规范管理,鼓励本土文化企业之间优势互补、强强联合,鼓励文旅企业与非遗传承人探索合作共赢机制,鼓励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持续做大做强产业规模,以企业健康发展带动文旅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西乌旗文化旅游事业发展中心的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悉心指导广大非遗传承人充分挖掘每一个非遗项目所蕴含的中华文化思想精髓和精神标识,并积极运用现代传播手段和传播技术,全方位、立体式、深度化解读好、展示好每一个非遗项目所蕴含的鲜明北疆文化特色,让越来越多的人在认识和了解西乌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点赞西乌旗、支持西乌旗、参与到西马旗的改革发展中来,共同把西乌旗的北疆文化品牌打造得更加绚丽多彩!
来源:西乌旗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