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非遗动态

乌拉特民歌展演——经典永流传

发布时间:2022-09-02

分享到:

1.jpg

  开场合唱的《造福》,与当今人类期望的太平、和谐、美丽社会的建设高度融合,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强大的传播力、广泛的参与度和深远的影响力,对于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国泰民安,人心向善,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整场晚会在最后的民歌联唱《阿尔泰杭盖》中落下帷幕。

2.png

3.jpg

4.jpg

5.jpg

  晚会期间,授予了德力格尔满都拉、岳宝成、格日乐满都拉三位传唱人突出贡献奖。这还要从2015年的一次乌拉特民歌比赛说起。有着多年传唱乌拉特民歌的歌手满都拉和原乌兰牧骑指导员岳宝成受邀成为评委。比赛中三十几位选手反复唱着传唱度极高的几首歌,坐在评委席上的两位老师面面相觑感慨乌拉特民歌的流失断层现象,终于经过半年的筹备,在2016年由市级乌拉特民歌代表性传承给人德力格尔满都拉协同岳宝成和格日乐满都拉开办了线上教学——乌拉特民歌培训(微信群)。就这样,至今为止,学员陆续增加至74位,总共学了163首传统乌拉特民歌。正是因为三位老师的一个决定和倾力付出,乌拉特民歌的传唱度不断提高,经典的作品不断重现,涌现出了达来组合、乌兰图雅、昂格日格、阿拉腾其其格、图门其其格等等年青一代的传承佼佼者。2018年的《乌拉特婚礼》纪录片里,乌拉特民歌片段都由乌拉特民歌协会成员表演;2019年,达来组合带着乌拉特民歌《花色马》走进了中央电视台的民族春节联欢晚会,并远赴韩国参加了“一带一路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韩文艺展演”等等。

6.jpg

  格日乐满都拉、岳宝成、德力格尔满都拉荣获乌拉特民歌特殊贡献奖

7.png

8.png

9.jpg

10.jpg

  乌拉特民歌是我旗申报的第七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旗文化馆作为保护单位为了进一步抢救和保护乌拉特民歌,从1979年7月开始组织专人深入牧户、寻访民间艺人,共搜集到500多首原生态歌曲,整理出了235首,并在2009年出版了《乌拉特民间歌曲》一书,其中,有100多首歌曲曾被选入《巴彦淖尔市民歌》、《蒙古民歌一千首》、《蒙古民歌丛书》等书籍,出版了乌拉特民歌专辑。2016年成立了乌拉特民歌学,全面支持鼓励了代表性传承人到全国各地交流演出学习,并选派传承人进校园教学,积极组织举办了乌拉特民歌研讨会、培训班,申报了市级、旗级乌拉特民歌代表性传承人12位。

11.jpg

12.png

  开展乌拉特民歌研讨会及培训班

13.jpg

  乌拉特民歌学会成立

14.png

15.png

  乌拉特民歌进校园活动

16.jpg

  乌拉特民歌学会积极参加全旗活动

17.png

18.jpg

  乌拉特民歌代表性传承人参与《乌拉特婚礼》纪录片

19.png

  达来组合参加2019年中央电视台民族春晚

20.png

  举办乌拉特民歌比赛

21.jpg

  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对传统文化和新兴文化的了解程度,营造健康向上、充满希望的生活方式是对文艺作品的最佳回应。乌拉特民歌演变至今,传唱者有着巨大的、不可磨灭的作用。乌拉特民歌中反映的独有的优秀传统民俗文化,全面体现乌拉特人对孝顺父母、尊师重教、遵纪守法,弃恶扬善等精神文明和教化过程。挖掘、传承乌拉特原生态民歌,对研究乌拉特历史文化、社会群体,群众思想形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民歌来自民间的劳作和人民的心声,相传至今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倾注积蓄,流传下去。祝福草原风调雨顺,也祝福乌拉特民歌永远传承。


来源:乌拉特后旗文化馆

" type="hidden"/>

  9月1日晚,在旗那达慕会场举办了“乌拉特民歌文艺展演”,一场饕餮盛宴,赢得了阵阵喝彩。

1.jpg

  开场合唱的《造福》,与当今人类期望的太平、和谐、美丽社会的建设高度融合,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强大的传播力、广泛的参与度和深远的影响力,对于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国泰民安,人心向善,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整场晚会在最后的民歌联唱《阿尔泰杭盖》中落下帷幕。

2.png

3.jpg

4.jpg

5.jpg

  晚会期间,授予了德力格尔满都拉、岳宝成、格日乐满都拉三位传唱人突出贡献奖。这还要从2015年的一次乌拉特民歌比赛说起。有着多年传唱乌拉特民歌的歌手满都拉和原乌兰牧骑指导员岳宝成受邀成为评委。比赛中三十几位选手反复唱着传唱度极高的几首歌,坐在评委席上的两位老师面面相觑感慨乌拉特民歌的流失断层现象,终于经过半年的筹备,在2016年由市级乌拉特民歌代表性传承给人德力格尔满都拉协同岳宝成和格日乐满都拉开办了线上教学——乌拉特民歌培训(微信群)。就这样,至今为止,学员陆续增加至74位,总共学了163首传统乌拉特民歌。正是因为三位老师的一个决定和倾力付出,乌拉特民歌的传唱度不断提高,经典的作品不断重现,涌现出了达来组合、乌兰图雅、昂格日格、阿拉腾其其格、图门其其格等等年青一代的传承佼佼者。2018年的《乌拉特婚礼》纪录片里,乌拉特民歌片段都由乌拉特民歌协会成员表演;2019年,达来组合带着乌拉特民歌《花色马》走进了中央电视台的民族春节联欢晚会,并远赴韩国参加了“一带一路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韩文艺展演”等等。

6.jpg

  格日乐满都拉、岳宝成、德力格尔满都拉荣获乌拉特民歌特殊贡献奖

7.png

8.png

9.jpg

10.jpg

  乌拉特民歌是我旗申报的第七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旗文化馆作为保护单位为了进一步抢救和保护乌拉特民歌,从1979年7月开始组织专人深入牧户、寻访民间艺人,共搜集到500多首原生态歌曲,整理出了235首,并在2009年出版了《乌拉特民间歌曲》一书,其中,有100多首歌曲曾被选入《巴彦淖尔市民歌》、《蒙古民歌一千首》、《蒙古民歌丛书》等书籍,出版了乌拉特民歌专辑。2016年成立了乌拉特民歌学,全面支持鼓励了代表性传承人到全国各地交流演出学习,并选派传承人进校园教学,积极组织举办了乌拉特民歌研讨会、培训班,申报了市级、旗级乌拉特民歌代表性传承人12位。

11.jpg

12.png

  开展乌拉特民歌研讨会及培训班

13.jpg

  乌拉特民歌学会成立

14.png

15.png

  乌拉特民歌进校园活动

16.jpg

  乌拉特民歌学会积极参加全旗活动

17.png

18.jpg

  乌拉特民歌代表性传承人参与《乌拉特婚礼》纪录片

19.png

  达来组合参加2019年中央电视台民族春晚

20.png

  举办乌拉特民歌比赛

21.jpg

  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对传统文化和新兴文化的了解程度,营造健康向上、充满希望的生活方式是对文艺作品的最佳回应。乌拉特民歌演变至今,传唱者有着巨大的、不可磨灭的作用。乌拉特民歌中反映的独有的优秀传统民俗文化,全面体现乌拉特人对孝顺父母、尊师重教、遵纪守法,弃恶扬善等精神文明和教化过程。挖掘、传承乌拉特原生态民歌,对研究乌拉特历史文化、社会群体,群众思想形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民歌来自民间的劳作和人民的心声,相传至今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倾注积蓄,流传下去。祝福草原风调雨顺,也祝福乌拉特民歌永远传承。


来源:乌拉特后旗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