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非遗动态

擦亮传统文化名片 非遗项目焕发光彩

发布时间:2022-03-14

分享到:

新闻视频

  苏尼特右旗腾尔利民族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乌兰图雅,首次将驼毛线颜色区分为24种,将这种颜色区分的方式运用到毡绣艺术创作之中,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还带动贫困户增收。目前公司从蒙古包装饰、坐垫、配饰等蒙古族传统用具到现代生活日用品,从笔筒大到近百平米的挂毯都可以专门定做也可以批量生产。

1.jpg

2.jpg

  走进多伦县红玉髓玛瑙文化产业有限责任公司,伴随着“滋滋”的声响,一尊小巧精美的罗汉造型玛瑙工艺品就在巧手下逐渐成型。制成一件精美的玛瑙工艺品,雕刻过程最为繁复,小的几十天,大的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完成。在近500平方米的展厅内,陈列着各类玛瑙工艺品,多伦玛瑙晶莹剔透、纹彩奇特、意境深远,具有“细、结、润、腻、温、凝”等特点,这里的几万件玛瑙工艺品,以“灰、白、红、黑”四种颜色为主,依托多伦本地的资源优势,以传承区域风格和蒙元民族特色工艺为基础,种类齐全、构思巧妙、工艺独到。作为多伦玛瑙雕刻代表性传承人,王永泉深知,要让多伦玛瑙独有的雕刻技艺和文化属性不断传承下去,成为彰显多伦诺尔的一张靓丽名片。

3.jpg

4.jpg

  多伦玛瑙雕刻代表性传承人、玛瑙协会会长 王永泉:我们多伦玛瑙是中国比较有名的地方特产,在传承方面,尤其矿产、生产加工、销售的方方面面,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5.jpg

6.jpg

  据了解,2021年锡林郭勒盟策格(酸马奶)酿制技艺、马具制作技艺(乌珠穆沁马鞍具制作技艺)等8项11处入选自治区首批传统工艺振兴目录。近几年累计申请传统工艺振兴计划资金493万元,有效推动传统手工艺传承发展。蒙古族象棋工坊已销售各类蒙古象棋产品数万套,年均订单量达60万元;“灯笼编织技艺”通过“非遗+扶贫”传统工艺技能培训,带动100余户贫困人口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据不完全统计,灯笼编织现已创造相关就业岗位近1000个,直接带动相关人员年增收5000元以上;许多非遗项目积极助力精准扶贫,解决部分人员就业,并与乡村振兴一起共谋发展思路,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增砖添瓦。


来源:锡林郭勒新闻微信公众号

" type="hidden"/>

  近年来,锡林郭勒盟越来越多企业借助非遗这块金字招牌,用商业手段和技术手段开拓创新,让古老的传统与文化“活”起来,并形成了新的发展优势。

新闻视频

  苏尼特右旗腾尔利民族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乌兰图雅,首次将驼毛线颜色区分为24种,将这种颜色区分的方式运用到毡绣艺术创作之中,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还带动贫困户增收。目前公司从蒙古包装饰、坐垫、配饰等蒙古族传统用具到现代生活日用品,从笔筒大到近百平米的挂毯都可以专门定做也可以批量生产。

1.jpg

2.jpg

  走进多伦县红玉髓玛瑙文化产业有限责任公司,伴随着“滋滋”的声响,一尊小巧精美的罗汉造型玛瑙工艺品就在巧手下逐渐成型。制成一件精美的玛瑙工艺品,雕刻过程最为繁复,小的几十天,大的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完成。在近500平方米的展厅内,陈列着各类玛瑙工艺品,多伦玛瑙晶莹剔透、纹彩奇特、意境深远,具有“细、结、润、腻、温、凝”等特点,这里的几万件玛瑙工艺品,以“灰、白、红、黑”四种颜色为主,依托多伦本地的资源优势,以传承区域风格和蒙元民族特色工艺为基础,种类齐全、构思巧妙、工艺独到。作为多伦玛瑙雕刻代表性传承人,王永泉深知,要让多伦玛瑙独有的雕刻技艺和文化属性不断传承下去,成为彰显多伦诺尔的一张靓丽名片。

3.jpg

4.jpg

  多伦玛瑙雕刻代表性传承人、玛瑙协会会长 王永泉:我们多伦玛瑙是中国比较有名的地方特产,在传承方面,尤其矿产、生产加工、销售的方方面面,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5.jpg

6.jpg

  据了解,2021年锡林郭勒盟策格(酸马奶)酿制技艺、马具制作技艺(乌珠穆沁马鞍具制作技艺)等8项11处入选自治区首批传统工艺振兴目录。近几年累计申请传统工艺振兴计划资金493万元,有效推动传统手工艺传承发展。蒙古族象棋工坊已销售各类蒙古象棋产品数万套,年均订单量达60万元;“灯笼编织技艺”通过“非遗+扶贫”传统工艺技能培训,带动100余户贫困人口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据不完全统计,灯笼编织现已创造相关就业岗位近1000个,直接带动相关人员年增收5000元以上;许多非遗项目积极助力精准扶贫,解决部分人员就业,并与乡村振兴一起共谋发展思路,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增砖添瓦。


来源:锡林郭勒新闻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