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非遗动态

以文化浸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发布时间:2021-09-28

分享到:

1.jpg

  走进阿左旗额鲁特街道贺兰山社区的文化活动室,阿拉泰声韵原生态艺术团的成员们正在为下个月的民族民间器乐大赛做准备。艺术团有古筝、二胡、竹笛,还有蒙古鼓、马头琴、陶布秀尔等民族乐器,乐声时而气势磅礴,时而行云流水,整个演奏曲目韵味十足。

2.jpg

  艺术团的成员大多是社区的邻里街坊,平日里,大家带着自己心爱的乐器,围坐在一起,在乐声中体味生活的快乐。许金香的拿手乐器是二胡,但是她也非常喜欢陶布秀尔、马头琴等民族乐器。闲暇时,大家会互相学习,互相指导,其乐融融。

4.jpg

5.jpg

  记者陈苏日娜:“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阿拉善各族人民凝聚了无穷智慧,积淀了弘厚的民族文化,创造和传承了灿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几天啊,如果您来到阿拉善博物馆,就可以看到像蒙古族皮雕、刺绣这样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技艺作品。”

6.jpg

  蒙古族传统刺绣、蒙古族传统皮革造型艺术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体现和鲜活见证。这些造型技艺取材于传统,创新于时代,与文创产品、旅游纪念品、生活用品相结合,开发了皮雕、装饰品、生活用品等极具收藏、实用和欣赏价值的手工艺制品。

7.jpg

  阿拉善博物馆展陈部主任王晓莉:“本次展览从不同角度折射出我们阿拉善地区历史风貌和社会生活,向我们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民族民俗文化的艺术价值,让更多来观展的居民了解我盟非物质文化遗产,坚定文化自信。”

8.jpg

  阿拉善盟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传承与发展。目前已有烤全羊技艺、沙力搏尔式摔跤、查玛、萨吾尔登、和硕特民歌、养驼习俗、地毯织造技艺、蒙古象棋、马鬃绕线堆绣唐卡9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同时,阿拉善盟大力开展驼具、毡秀、手工艺等传统工艺项目进社区进景区,非遗进学校等活动,切实加强各民族群众相互学习、相互欣赏、相互帮助,文化的交流日益密切,各民族团结更加紧密,切实形成了以文化浸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写照。

9.jpg

  截至目前,阿拉善盟累计投入各类文化建设资金7亿元,建成30多座具有设备现代化、服务功能全的文化场所,实现了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覆盖,开展富有特色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广泛宣传了党的民族政策法规、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民族团结故事,让“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来源:阿拉善广播电视台

" type="hidden"/>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阿拉善盟不断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活动,加深爱国情怀,增进文化认同,守好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1.jpg

  走进阿左旗额鲁特街道贺兰山社区的文化活动室,阿拉泰声韵原生态艺术团的成员们正在为下个月的民族民间器乐大赛做准备。艺术团有古筝、二胡、竹笛,还有蒙古鼓、马头琴、陶布秀尔等民族乐器,乐声时而气势磅礴,时而行云流水,整个演奏曲目韵味十足。

2.jpg

  艺术团的成员大多是社区的邻里街坊,平日里,大家带着自己心爱的乐器,围坐在一起,在乐声中体味生活的快乐。许金香的拿手乐器是二胡,但是她也非常喜欢陶布秀尔、马头琴等民族乐器。闲暇时,大家会互相学习,互相指导,其乐融融。

4.jpg

5.jpg

  记者陈苏日娜:“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阿拉善各族人民凝聚了无穷智慧,积淀了弘厚的民族文化,创造和传承了灿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几天啊,如果您来到阿拉善博物馆,就可以看到像蒙古族皮雕、刺绣这样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技艺作品。”

6.jpg

  蒙古族传统刺绣、蒙古族传统皮革造型艺术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体现和鲜活见证。这些造型技艺取材于传统,创新于时代,与文创产品、旅游纪念品、生活用品相结合,开发了皮雕、装饰品、生活用品等极具收藏、实用和欣赏价值的手工艺制品。

7.jpg

  阿拉善博物馆展陈部主任王晓莉:“本次展览从不同角度折射出我们阿拉善地区历史风貌和社会生活,向我们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民族民俗文化的艺术价值,让更多来观展的居民了解我盟非物质文化遗产,坚定文化自信。”

8.jpg

  阿拉善盟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传承与发展。目前已有烤全羊技艺、沙力搏尔式摔跤、查玛、萨吾尔登、和硕特民歌、养驼习俗、地毯织造技艺、蒙古象棋、马鬃绕线堆绣唐卡9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同时,阿拉善盟大力开展驼具、毡秀、手工艺等传统工艺项目进社区进景区,非遗进学校等活动,切实加强各民族群众相互学习、相互欣赏、相互帮助,文化的交流日益密切,各民族团结更加紧密,切实形成了以文化浸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写照。

9.jpg

  截至目前,阿拉善盟累计投入各类文化建设资金7亿元,建成30多座具有设备现代化、服务功能全的文化场所,实现了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覆盖,开展富有特色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广泛宣传了党的民族政策法规、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民族团结故事,让“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来源:阿拉善广播电视台